下载APP

事关教育,权威发布!
时讯 2025-01-20 教育在线

微信图片_20250108095114.png  

白条.jpg

  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,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,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。

  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、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,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。

微信图片_20250120081232.jpg

白条.jpg

  主要目标

   到2027年,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。

   到2035年,建成教育强国。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,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,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,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,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,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,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。

白条.jpg

  纲要部署9个方面重点任务

  ● 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,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;

   办强办优基础教育,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;

   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,打造战略引领力量;

  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;

   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培养大国工匠、能工巧匠、高技能人才;

   建设学习型社会,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、塑造发展新优势;

  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筑牢教育强国根基;

  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激发教育发展活力;

   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,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。

微信图片_20250120081239.jpg

白条.jpg

  要点速览

   打造一批“大思政课”品牌。

  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,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,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,加强校园足球建设,有效控制近视率、肥胖率。

  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,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,分学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。

   深入总结新时代伟大实践,推出“中国系列”原创教材,打造自主教材体系。

   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。

   建立“市县结合”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,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,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,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教育资源供给。

   支持人口20万以上县(市、区、旗)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。

   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,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。

  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。

   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,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。

   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,办好综合高中。

   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,严控学科类培训,规范非学科类培训。

  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,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,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。

   压减重复性作业,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。

微信图片_20250120081245.jpg

   按照研究型、应用型、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,区分综合性、特色化基本方向,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,支持理工农医、人文社科、艺术体育等高校差异化发展。

 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地区、民族地区倾斜。

   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。

   支持高校改善学生宿舍等办学条件。

   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,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,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,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。

   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,推动学科融合发展,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,加强基础学科、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建设,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。

   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博士研究生教育,不断提升自主培养、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。

   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,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“沃土计划”;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“脱颖计划”等。

   深化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,推进理工结合、工工贯通、医工融合、农工交叉,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、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,深入实施国家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计划。

 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。

   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,推动校企在办学、育人、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。

   健全德技并修、工学结合育人机制,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。

   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、就业、参加招录(聘)、职称评聘、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。

微信图片_20250120081250.jpg

   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、以学分银行为平台、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。

   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建设学习型城市、学习型社区,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,建好国家老年大学。

   加强学习型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建好国家数字大学。

   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,加强课程体系改革,优化学科专业设置。

  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,严格落实师德失范“零容忍”。

   健全教师教育体系,扩大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,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,提高师范教育办学质量。

   加强义务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。

   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按规定互聘兼职。

   推动博士后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来源。

   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,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,落实社会公共服务教师优先政策,做好教师荣休工作。

   有序推进中考改革。

  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,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或考核内容体系,重点强化学生关键能力、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。

   深化研究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类选拔,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。

   超前布局、动态调整学科专业,优化办学资源配置,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。

微信图片_20250120081256.jpg

  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建立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,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%。

  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,教育布局和改革试点紧密对接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对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、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。

   加强对出国留学人员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。

   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,加强“留学中国”品牌和能力建设,完善来华留学入学考试考核。

   支持更多国家开展中文教学。

   支持国内高校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、学术联盟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、系列指数和报告。

  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

热门推荐